拼音zuì bù jí nú
注音ㄗㄨㄟˋ ㄅㄨˋ ㄐ一ˊ ㄋㄨˊ
解释孥:妻子与儿女的统称。治罪止于本人,不累及妻和子女。
在古代中国,尤其是在先秦时期,社会上存在着“连坐制度”,即一人犯罪,其家族成员也可能受到牵连和惩罚。然而,“罪不及孥”的提出,体现了对个人责任和个人权利的尊重,意味着不应因为某一个人的罪行而无差别地惩罚其无辜的家人。这是一种较为进步的法律思想,强调了罪责的个体性,避免了过度的集体惩罚。
在现代法治社会中,“罪不及孥”的原则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和应用,法律规定,每个人都应当为其个人的行为负责,而不能无端牵连他人,特别是无辜的家庭成员。这一原则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和人道主义精神,保护了个人的基本权利,防止了因个别人的行为而对整个家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。
出处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0卷:“虽然罪不及孥,只是我死之后,无路可投。”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感情罪不及孥是中性词。
近义罪人不孥